僵尸企业出清并不意味着钢铁去产能大功告成
化解过剩产能从战略上需要一场持久战,从战术上需要集中力量在钢铁、水泥、煤炭等重点行业打几场歼灭战。中国供给侧管理的另一项举措是清理僵尸企业,钢铁、有色等产能过剩行业的目标是减产10%,将来允许活下来的企业都要减产。2016年退出的企业主要是地方国有企业,最主要的方式是多重组、少破产。由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来兼并重组,要通过减产10%保持过剩产品的价格。这种思路就是要建立供需平衡的调节机制,不过是通过减产来达到的,因而是静态的平衡机制。
上述这些政策设计或解读在宏观上是正确的,但实际执行起来比较复杂。例如,不少钢铁集团虽然有严重亏损的内部成员或部门,但仍然用盈利部门的利润去救活他们,使之避免遭淘汰。这与优化产业重组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因此,目前提出让优势企业去兼并过剩产能乃至僵尸企业,那些有市场化目标的企业必然会望而却步。又例如,一些人认为僵尸企业低价销售亏本钢材,即使在市场上所占份额很少,也足以把市场价格从行业平均利润拉低到不合理水平,对钢材市场和整个行业造成危害。这确实是实际情况,但也不完全都是僵尸企业之罪,有时反而是强势钢企出于保护市场份额的目的,在竞标中以低价中标。
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钢铁产能基数较大,问题多而复杂,去产能以实现供需平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我们需要建立长期的市场供需平衡调节机制,这不仅仅是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去产能的着力点。当前,钢铁企业通过降本增效、多元化、技术升级改造、模式创新等多种手段可以减少亏损,但难以抵挡大环境和大形势带来的冲击。从辩证法看,恶化的环境形成了倒逼机制,为钢铁企业提供了转型发展的机遇。钢铁行业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企业需要从经营全局和战略层面进行全面转型升级,自主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化解过剩产能这场关键战役中生存下来。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当前大规模减产和停产乃至倒闭的钢企,大多分布在西北和西南地区,严重亏损、高负债率的钢企也大多分布在西北和西南地区;而东南沿海地区和江苏、山东等省钢铁产量环比增长,高炉开工率在80%以上,减产、停产和关闭的钢企较少。在当前化解过剩产能的战役中,是否会出现钢铁产能区域布局进一步分化,即西北部地区进一步弱化,产能重心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需要引起注意。
让僵尸企业出清并不意味着去产能已大功告成,这是因为去产能涉及的事情较多,包括东西地域的产能布局、国企体制改革、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部分过剩产能的退出,还不足以建立市场供需平衡调节机制,因为产能过剩是动态的,不是凝固不变的。如果国内外市场需求继续收缩,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增大,而钢企供给侧减产的速度仍然滞后,就会继续产生产能过剩的企业。反之,如果钢企能够果断淘汰落后产能,让产能差异化、个性化适应需求侧定制化的要求,那么就能抑止产能过剩增加的趋势。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去产能只能减少同质化的过剩产能的数量,这是治标;只有技术创新,才能提升产能的质量,这是治本。建立市场供需平衡的调节机制,去产能是静态的供需平衡,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是动态的供需平衡。钢铁行业只有将静态与动态的供需平衡有机融合,才会使供给侧改革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总之,创造、创新的力量是供给侧转型升级的源泉。
- Q345B精密管市场矛盾没有激化、减产消息炒作等扰动之下会继续震荡调整2025-04-02
- 聊城无缝管行情不稳定也没有走出春节后创下的高点和低点的运行区间2025-03-05
- 产业端陷入短暂“空窗期” 螺旋焊管市场短期处于选择方向阶段2024-12-23
- 直缝焊管市场较为谨慎对价格难以起到较好的助推作用2024-12-04
- 20#无缝管市场整体的运行逻辑仍在于宏观预期乃至政策预期2024-11-06
- 45#无缝管市场需求略有回补整体景气值回升2024-10-14
- 当前Q345B精密管市场需求较为有限 跌价并未带动成交好转2024-07-15
- 资本投资预期走弱 聊城无缝管价格受到压制2024-06-27
- 螺旋管厂库存增加总库增加且累库速度小幅加快2024-06-18
- 低供应、弱需求下直缝焊管市场整体下跌风险不大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