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去产能往往伴随着失业率和债务上升的阵痛
在今年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去产能仍然是各界热议的一大议题。钢铁去产能往往伴随着失业率和债务上升的阵痛,但如果去产能找到了合适的方式方法,中国经济将焕发新生。钢铁去产能的关键并不在于关停一些企业或者淘汰一批所谓的落后产能,而在于从需求侧出发,着眼培养新的发展动能,将各项生产要素转移至新供给、新产业、新动能中,快速形成发展动力。
钢铁去产能、去库存等短期任务,抓住了中国经济短期的问题和矛盾,但这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部,也不是长期的任务。根本性的解决办法,是根据经济运行周期,进行有效调整。新供给经济学从供给角度重新定义了经济周期,把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划分为新供给形成、供给扩张、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四个阶段。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周期性经济衰退的原因是经济供给结构老化,因此,重启经济增长新周期的出路,在于以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为特征的经济结构调整措施。
2008年以后,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我国推出了投资计划,主要的投资方向是铁路、公路、基本设施项目,中国经济反弹到2010年一季度,之后开始了长达五年的经济下行周期。2002年到2007年,是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供给扩张阶段,2008年以后,这些行业,包括其上下游的钢铁、玻璃、水泥、电解铝等为主题的中国经济进入供给成熟阶段,2014年以后阶段性进入供给老化阶段。因此,商品房库存不断增加,钢铁、煤炭全行业亏损严重,传统车市风光不再,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更是全面过剩,就连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也在政府的扶持下迅速进入供给老化阶段。
包括房地产等一些行业虽然短期有去库存、去产能的压力,但解决办法恰恰在需求侧。比如说房地产行业,房子已经建造起来了,不可能把房子毁掉,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扩张需求,把房地产行业库存消化掉。
钢铁去产能的关键,应该把落后产能领域的生产要素转移到新的领域。因此,去产能的关键在于将生产要素转移到新的领域中,形成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以及新的发展动力。
要使钢铁生产要素形成新的发展动能,需要吸引社会资源创造新供给,并让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如此才能使经济尽快恢复到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理想运行轨道。为了刺激新供给,让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新供给主义经济学提出的正确做法是通过放松供给约束的系列政策大幅度降低钢铁企业生产成本,打破生产销售僵局,让市场通过成本价格传导机制快速消化过剩产品,在较短时期内恢复均衡,并通过要素转移更新供给结构。
- Q345B精密管市场矛盾没有激化、减产消息炒作等扰动之下会继续震荡调整2025-04-02
- 聊城无缝管行情不稳定也没有走出春节后创下的高点和低点的运行区间2025-03-05
- 产业端陷入短暂“空窗期” 螺旋焊管市场短期处于选择方向阶段2024-12-23
- 直缝焊管市场较为谨慎对价格难以起到较好的助推作用2024-12-04
- 20#无缝管市场整体的运行逻辑仍在于宏观预期乃至政策预期2024-11-06
- 45#无缝管市场需求略有回补整体景气值回升2024-10-14
- 当前Q345B精密管市场需求较为有限 跌价并未带动成交好转2024-07-15
- 资本投资预期走弱 聊城无缝管价格受到压制2024-06-27
- 螺旋管厂库存增加总库增加且累库速度小幅加快2024-06-18
- 低供应、弱需求下直缝焊管市场整体下跌风险不大2024-06-03